第83章 如今果然如此
   
   
   
   
	  李牧依旧忐忑,觉得自己不配,但秦王心意已决。
  “自今日起,你便是我大秦的上将军。
  若有外敌或敌国胆敢侵犯边境,杀无赦。”
  李牧伏身拜谢:“臣必定不负大王厚望。”
  众人纷纷祝贺,秦王笑意满面。
  李牧拱手道谢,心中却波澜起伏。
  “秦王如此气魄,众臣一心,难怪秦帝国日益强盛。”
  “唉,昔日赵国远不能及。”
  李牧感慨,终于释怀。
  自此,他不再属于赵国,而是归属秦帝国。
  “恭喜你。”
  赵迟望着李牧,真心为他高兴。
  李牧与赵迟对视,微微点头,似有回应。
  对赵迟来说,李牧坐镇代地,率领十万大军,无疑是一支强大的助力,他们曾在代城有过秘密约定。
  祖龙看向韩非,虽然初次见面,却对他的着作与治国理念了如指掌。
  “你在韩国辅佐冯去疾多年,有功于国。
  如今归入秦土,同样功不可没。”
  “凭你的才智,不应局限于韩地。”
  “经冯爱卿推荐,寡人调你回咸阳,让你施展更大抱负。
  现封你为代少府,主管山泽赋税,掌控秦之赋敛,赐爵右更,赏千金千帛。
  若尽忠职守,再立新功,可升任少府之职。”
  祖龙宣布。
  “臣韩非定不负大王期望。”
  相较李牧的推辞,韩非坦然接受了这份封赏。
  这让李思的脸色更加阴沉。
  今日朝会诸多事令他十分不满,先是蒙武发难,接着韩非又被重用。
  尽管名为代少府,实际上……
  若韩非能在位坚守一年,必能顺利晋升为少府。
  少府位列九卿之一,韩非甫一到任便与该职位平起平坐。
  李思握紧拳头,袖中似有烈焰翻腾。
  “上将军王翦、桓漪、蒙武。”
  祖龙面向王翦与蒙武说道:“灭韩、灭赵之功不可没,特赐将爵进一级,每人千金。”
  “臣叩谢陛下恩典。”
  王翦与蒙武躬身谢恩。
  再升一级便是驷车庶长,这是当下秦帝国最高的爵位。
  “赵迟。”
  众人受封完毕,祖龙注视着赵迟,眼神温和。
  “臣在。”
  赵迟立刻回应。
  “灭韩灭赵,你功劳卓着,尤其是此次灭赵,功不可没。”
  “今日,寡人赐你晋爵为驷车庶长,并赐咸阳上将军府一座,千名仆从,五千金,五千布。”
  “盼你能继续为大秦建功立业,日后晋爵为彻侯。”
  祖龙坚定地看着赵迟,话语中满是信任。
  “臣赵迟,必不负陛下厚望。”
  赵迟高声答道。
  “寡人信你。”
  祖龙微微一笑。
  环视群臣:“灭韩灭赵之功,诸位皆有份,晋爵封官由相邦拟定名录呈寡人裁定。”
  “臣遵旨。”
  王绾立即答应。
  “诸位还有何奏报?”
  祖龙沉声问道。
  “臣等无事禀奏。”
  群臣齐声回答。
  “那便散朝吧。”
  祖龙威严宣告。
  “臣等告退。”
  群臣恭敬行礼。
  祖龙起身离开御座,刚要离去时,忽然说:“今日得见秦始皇,可回雍城了。”
  “总算可以回家了。”
  赵迟缓缓走下台阶,心中充满喜悦。
  然而,就在他沉浸其中时,祖龙的声音再次传来:“赵卿,稍后来章台宫一趟。”
  赵迟顿时皱眉,转头看向祖龙。
  祖龙目光锐利,让赵迟更加忐忑不安。
  他原本急着赶回雍城呢。
  “这人倒是特别。”
  祖龙表面上平静,内心却忍不住莞尔。
  这样的独处机会许多人求之不得,可赵迟似乎并不太在意,实在难得。
  “罢了,或许是我多想了。”
  “但若有冬儿的消息,哪怕只有一丝线索,我也绝不能放过。”
  秦王殿外,群臣陆续散去。
  “韩兄。”
  李思满脸笑意走近韩非,喜不自胜地说:“韩兄入秦,实乃喜事!早先我说过,归附大秦才是正道,韩国势单力薄,早晚必亡。
  如今果然如此。
  韩兄效忠大王,咱们也能共事,我真是由衷替你高兴。”
  “哦?是真心替我高兴?”
  韩非轻笑,笑容中带着几分戏谑,“黄鼠狼给鸡拜年?”
  李思的笑容僵住了。
  他此行本想试探韩非是否知情,但韩非的态度表明,对方已经清楚一切。
  “韩兄何出此言?我李思何时得罪你?难道忘了自己的稷下学宫情谊?”
  李思装作不解,委屈地问道。
  “能得韩兄称兄道弟,是我的荣幸。
  不过旧事不必再提。”
  “你所做之事,只有你自己清楚。”
  “我们昔日的情谊,就此断了。”
  “话到此处,不必再多言。”
  “日后朝堂之上,我们必有交锋。”
  “全因你逼我至此。”
  “李思,且看将来如何。”
  韩非冷哼一声,毫无退让之意。
  在韩国时,李思多次欲置韩非于死地,若非此人善于隐藏,韩非早就不在人世。
  韩非岂是愚笨之人?
  说罢,他转身离去,对李思置若罔闻。
  “韩非。”
  李思咬牙盯着韩非背影,满腔愤恨。
  今日韩非的不留情面,让李思的最后一丝伪装彻底破碎,二人再无和解余地。
  就在这一刻,
  赵迟从秦王殿走出。
  身为秦帝国新晋重臣,他甫一现身,便引来众多官员围聚。
  “上将军,恭喜!”
  “恭贺上将军!”
  “我大秦得赵迟上将军,实为万幸。”
  “贺喜上将军……”
  众臣簇拥赵迟,笑容满面,每一张脸都洋溢着喜悦。
  “多谢诸位同僚。”
  “多谢……”
  听着这些贺词,无论官职高低,赵迟皆报以微笑。
  这是朝堂规矩。
  赵迟不知这些人真意何在,但他既然身在此处,面对笑脸,也难以板起面孔。
  于是,赵迟立于秦王殿外。
  一位接一位大臣上前道贺,他一一还礼,直至嘴角微僵。
  许久之后,
  “赵迟上将军稍后需面圣,诸位莫要耽误他的时间。”
  王绾走近,对官员说道。
  “是。”
  “下官告退。”
  众人瞥了王绾一眼,恭敬作别,随即散开。
  “赵迟上将军,久仰大名,今日终于得以一见。”
  “果然名副其实,年纪轻轻已有这般功绩。”
  王绾缓步而来,笑意盈盈。
  “得遇阁下,实为赵迟之幸。”
  赵迟拱手行礼。
  身为秦帝国最后一位相邦,王绾之后秦廷改设左右丞相,权力分散。
  他能稳居高位,自有其非凡之处,否则秦始皇也不会如此倚重于他。
  “哈哈……初至咸阳便要去章台宫,不多打扰了。”
  王绾笑语融融地告别。
  “告辞。”
  赵迟随之回应。
  待王绾离去,赵迟长舒一口气。
  “朝堂非我所愿,疆场才是归宿。”
  心中感慨,若长久留于咸阳,每日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,实属疲惫。
  朝堂看似一团和气,实则暗潮汹涌。
  方才那些阿谀奉承者,或许转身就在背后诋毁,甚至包藏祸心,难以提防。
  “你觉得难以适应这里的气氛?”
  这时,蒙武走近笑道,身后还有王翦、蒙毅、冯劫。
  “确实不太习惯。”
  赵迟坦率答道,“总觉得这里虚伪得很。”
  “哈哈哈……你的话一点不错。
  朝堂本就虚伪,但身为上将军,你得学会应对。
  这里,也是你的另一个战场。”
  “然而……”
  “你无需担忧朝中会有不利举动或有人算计你。
  你是上将军,直接听命于大王,除了大王,没人能对你怎样。
  只要守住这条底线,朝堂的纷扰便伤不了你。”
  王翦微笑着说道,语气中充满耐心的教诲。
  赵迟郑重点头:“多谢王将军指点。”
  朝堂事务复杂难辨,非几句话能说得清,但正如王翦所言,身为上将军,权力在握,若有人妄图算计,他也毫不畏惧。
  “来,我为你引荐几位同僚。”
  蒙武指着身边几位官员说道。
  “这是我的次子蒙毅,现任代理卫尉。”
  “这是冯劫,冯去疾的弟弟,如今担任治粟内史副职,暂时代替兄长工作。”
  蒙武逐一为赵迟介绍身旁之人,显然是想拓宽他的交际圈。
  尽管朝堂反对拉帮结派,但这指的是以权谋私、欺君罔上的行为。
  蒙武一家世代效忠秦帝国,自然不会这样做。
  “见过诸位大人。”
  赵迟依蒙武所言依次行礼。
  “赵将军不必客气。”
  冯劫与蒙毅等人含笑还礼。
  这时,李牧也走上前,向赵迟行礼,眼中满是感激之情。
  “李牧将军。”
  “赵将军。”
  两人彼此问候。
  “如何?我没骗你,大秦君王的雄才伟略岂是常人能够企及?”
  赵迟笑着说。
  “今日方知大王气度恢弘。”
  李牧回应。
  “待时机成熟,秦帝国必将一统天下,实现山河统一。”
  李牧补充道。
  “李牧将军定会见证并参与这场盛事。”
  赵迟满怀信心地说。
  “嗯。”
  李牧笑着点头,目光同样流露出自信。
  即便刚到咸阳,踏入秦廷,李牧便立刻感受到祖龙的威严,也深刻认识到大秦与昔日赵国的不同。
  大秦的朝廷,
  没有表面的纷争。
  君主睿智,不被奸佞迷惑。
  这里直言不讳,少见刻意刁难。
  此刻,李牧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样的氛围。
  “赵迟。”
  在秦王座下,看到赵迟被群臣环绕,李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嫉妒,但无人注意到。
  “诸位,”
  蒙武笑着说道,“大王召唤赵迟前往章台宫,等他回来我们再谈。”
  “蒙武将军所言有理。”
  “赵迟,他日再见。”